tumblr_lqlnj3EUZh1qab5xpo1_500  
對對,就是這個在官圖裡穿女裝上衣的沒人氣傢伙(據說真愛粉如黑),但這篇要說的不是卡特爾少爺,而是他在三次元中的原型。

With Lawrence in Arabia.jpg
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上校,也稱「阿拉伯的勞倫斯」,參與阿拉伯起義的事蹟被拍成電影《沙漠梟雄》,非常值得一看。

 

http://vignette3.wikia.nocookie.net/gundam/images/2/23/MaganacCorpn.jpg/revision/latest/scale-to-width-down/300?cb=20100919232645t.e. turks  
首先我們得從「金髮碧眼的男人領導一群阿拉伯人參與起義」這個完全一致的角色設定說起。但是卡特爾少爺的馬格亞那克隊頭戴的明明是土耳其人的紅菲斯帽,中東阿拉伯人基本不戴的=_=(動畫設定別較真

http://aboutgundamwing.com/SC/SC03/vlcsnap-160403.jpggoggles
護目鏡是本體(X

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236x/8f/29/be/8f29bee1a4d2337bb6f2729aead28098.jpg
阿拉伯的卡特爾(X

最重要的當然是那種注定一輩子無法獲得幸福的矛盾性格和帶有古典悲劇色彩(?)的經歷。

時間是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當時世界上有兩個古老的帝國來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一個是「歐洲病夫」,另一個是與之相對的「東亞病夫」。兩國國家面對的困難頗為相似--僵化腐敗的制度窒礙著通往現代化的改革,內有種族糾紛,外有想將之瓜分的列強,接連的戰爭更是令兩國欠下大批款項。後來的後來,遠東的國家雖然經歷了艱苦的兩百年,但最後很幸運地迎來了重新強大的機會......但在歐洲的那個卻就沒這麼幸運了,分裂成許多國家,直至現在,那片土地依然受民族/宗教/資源/外國勢力介入等問題所困擾,紛爭不斷。

是的,鄂圖曼帝國,在1453年消滅東羅馬帝國,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並改名伊斯坦堡,全盛時期領土遍及歐亞非,但來到一戰時已喪失其大部分的東歐領土。歷史既多面且主觀,而且前後相銜難以斬斷,我也只得個皮毛認識,無法多說。簡略而言,鄂圖曼帝國與德意志帝國結盟,由德意志帝國協助鄂圖曼帝國的軍隊進行現代化,而鄂圖曼帝則容許德意志帝國使用其鐵路,令其可通往英法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後因各種原因,鄂圖曼帝國向俄國宣戰,而歐洲戰場因各國採用壕溝戰而陷入死傷慘重的僵持,於是英法有意打開東方戰線,但苦無多餘的兵力。最後決定利用當時興起的民族主義,英國派了勞倫斯這位懂得阿拉伯語的年輕小伙子去接觸有意借助外力建國的麥加酉長,鼓勵阿拉伯人起義,去對抗鄂圖曼的土耳其人,並在1915年簽訂麥克馬洪‧賽因協定,答應在事後支持他們建立泛阿拉伯的獨立國家。(當時阿拉伯人約占鄂圖曼帝國人口的四成,但阿拉伯人/貝都因人是以來部落為單位的遊牧民族,且又有遜尼什葉等不同的宗教派別,他們的利益與認同難以一概而論。此時在阿拉伯半島,沙特王朝正在吞併各部落,沙特阿拉伯已見雛形。

勞倫斯麥加酉長兒子費薩爾王子的麾下參與阿拉伯起義,結交阿拉伯友人,與他們一起打游擊,襲擊鐵路,令鄂圖曼不得不派遣眾多兵力確保鐵路運運輸線的安全。勞倫斯在照片中(見上)那身廣為人知的白絲金飾結婚裝束,正是費薩爾王子贈予他的。然而當阿拉伯人們為了建國而奮戰時,1916年,英法在俄國同意下簽訂了賽克斯-皮科協定,秘密協議在戰後瓜分鄂圖曼帝國的原領土。1917年,為了從猶太人銀行家取得開戰資金,更是簽訂允許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貝爾福宣言。(也就是後來的以色列,同一地方能賣這麼多次,也是滿拼的。)勞倫斯知道此事,陷入了痛苦的掙扎。

"The Cabinet raised the Arabs to fight for us by definite promises of self-government afterwards. Arabs believe in persons, not in institutions. They saw in me a free agent of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nd demanded from me an endorsement of its written promises.
So I had to join the conspiracy, and, for what my word was worth, assured the men of their reward. In our two years' partnership under fire they grew accustomed to believing me and to think my Government, like myself, sincere. In this hope they performed some fine things but, of course, instead of being proud of what we did together, I was continually and bitterly ashamed. 
It was evident from the beginning that if we won the war these promises would be dead paper, and had I been an honest adviser of the Arabs I would have advised them to go home and not risk their lives fighting for such stuff; but I salved myself with the hope that, by leading these Arabs madly in the final victory I would establish them, with arms in their hands, in a position so assured (if not dominant) that expediency would counsel to the Great Powers a fair settlement of their claims. 
In other words, I presumed (seeing no other leader with the will and power) that I would survive the campaigns, and be able to defeat not merely the Turks on the battlefield, but my own country and its allies in the council-chamber. It was an immodest presumption..." (Seven Pillars of Wisdom, Introductory Chapter)

"內閣以承諾阿拉伯人的自治來鼓動他們為我們而戰。阿拉伯人信任的是人,而不是機構。他們視我為英國政府以外的獨立個體,要求我為英國政府的承諾作出人格保證。
所以我必須加入這場陰謀,以我的話語擔保阿拉伯人將會得到他們的獎賞。在兩年間槍林彈雨的並肩中,他們習慣了相信我,並認為我的政府與我一樣誠摯。有此希望,他們做了些了不起的事,而我當然並不為我們的事蹟感到驕傲,我一直都深深地羞愧著。
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如果我們戰勝了,那些承諾只會是一堆廢紙。如果我是阿拉伯人忠實的建言者,我早該叫他們回家,別為這些破事拼命。但我安慰自己,如果我能成功帶領這些阿拉伯人們贏得勝利,我將讓他們手持武器,帶他們到一個能向列強爭取公平結果的位置。
換句話說,我臆斷自己(因我看不見其他有此能力和理念的領導者)能在戰爭中活下來,並不只在戰場上擊敗土耳其人,更在會議室裡打敗自己的國家與她的盟友。這是一個狂妄自大的臆斷......"--《智慧的七柱》,勞倫斯根據自己在阿拉伯起義的經歷所寫的自傳。

結果可想而知。1918年,一戰快要完結之際,費薩爾王子和阿拉伯人進入了大馬士革;1919年建立敘利亞王國;1920年因侵犯了賽克斯-皮科協定下的法國利益,法國便把敘利亞王國給滅了並將之接管。費薩爾王子則由英國安排空降於受英國控制的伊拉克,成為國王。在1958年的伊拉克政變中,國王(費薩爾王子的孫子)與整個王室都被滅絕了。2016年正是賽克斯-皮科協定簽訂的100週年,中東局勢至今仍深受其影響。

1917年,美國向德國宣戰,正式成為一戰的參戰國。然而國民普遍不支持,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便讓洛維爾·托馬斯去拍攝並記錄一戰,其目的在於浪漫化戰爭並鼓勵年輕人參軍。西邊戰線的壕溝戰過於慘烈,於是托馬斯最後選擇了勞倫斯作為其戰爭紀錄片的主角,在環球播映時更是相當商業化。勞倫斯亦因此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戰後回到英國時,被當成了國家英雄,受眾人擁戴。

甚麼是地獄?我想這就是地獄了。背叛了戰友,深信自己犯下無法原諒的過錯,回國後卻受到了國家英雄般的待遇。如果是我,我恐怕會一槍爆了自己的頭。

後來勞倫斯兩次隱姓埋名重新加入空軍陸軍,也在戰後染上了受虐屬性,會花錢雇人鞭打自己。

勞倫斯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地方,例如他是私生子,其父親與家庭教師私奔,在婚姻外生下勞倫斯與其他四兄弟,勞倫斯為母姓。例如他的性取向一直受史學家爭論,有說他愛上自己的阿拉伯小廝。例如他討厭殺人,但在目睹鄂圖曼士兵在拓法斯的滅鎮後(傷亡約250人),又下令「不留活口」,報復性屠殺了逾200個已投降的戰俘。還有他在自傳中誠實地寫到自己被鄂圖曼軍俘虜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123  

......種種種種。由於他的自傳經史學家正實,誇大的部分不少,不正確的部分也不少,所以種種的真實性有多少,一直都是謎團。

那卡特爾?對應一下就發現卡特爾整個角色都和勞倫斯非常相似。小卡以為自己是試管嬰兒而自卑?勞倫斯也因自己私生子的身分困惑。夾於對地球的愛和殖民地衛星的立場之間?討厭殺人,卻在零式系統影響下暴走?外型?角色設定?

都是,都是。知道之後我有種無法形容的感覺。喜歡也許說不上,為之著迷卻是真的。

想我小時候總喜歡這種慘兮兮的角色,現在只想看溫柔帶著忠犬不問世事去過美好小日子。

 

補:中東史真是非常難學......其實所有歷史,所有知識都是。你想只學近50年嗎?不知前因後果又如何學?你想只學一個國家嗎?不知國際形勢外交關係又如何學?現在的經濟政治國際形勢都沒弄懂,還去學歷史上的經濟政治國際形勢,不就更難嗎?到頭來只會深深覺得自己渺小而無知Q_Q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碎碎念 卡特爾 高達W
    全站熱搜

    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